有多少往事可回首?
我尽可能不去缅怀往事,因为来时的路不可能回头。
收拾东西总是给人无限的惊喜,一只残破的铅笔盒里面有几支铅笔,那还是孩子读小学时候的东西,铅笔都削得尖尖的,有一杆铅笔还非常短。
能看出铅笔盒的主人是个很节约很会过日子的孩子。其实我们全家都比较简朴节约,孩子把铅笔用成这个样子,就应该是秉承了全家物尽其用的习惯。
【资料图】
那个时代的贴画,95后会不会感觉到熟悉?
读书期间,孩子用过的铅笔盒极其有限,铁铅笔盒大概就是一两个的样子,后来时兴用笔袋,估计也就是用了一两个的样子。
想想读书十几年,用七八个铅笔盒的人,应该大有人在,不只是铅笔盒,书包呀,中性笔呀,用得也是极其有限的(不包括中性笔笔芯)。
其实,有些孩子买的文具之多,让人瞠目结舌。每到考试,必要到文具店把所有文具买一遍的。甚至,每天放学,必要到文具店打卡,以便买些文具新款。
翻旧东西,还看到一只泛白的小书包,那应该是小学时候的书包,里面还存有一些作业本本,多数都是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作业。
如果没有彻底收拾家的机会,这些一直被尘封的书包和作业本很难见到天日。在阳台鞋柜的最低层,打开看时,往事瞬间涌上心头……
原来,每一个小朋友对读书学习都有着浓厚的兴趣,只是我们过分追求单一的分数,小孩子爱学习的内驱力,就一点点被可恶的评价扼杀了。
孩子积极上进的自驱力,其实都是被我们比较偏颇的评价标准逐渐消灭的,在这个角度上说,几乎我们每一个师长,都有些淡淡的罪恶感。
在一个盛放中药丸的药盒里,放着一些小小的纸片,一看,正面是汉语,反面是英语,这些单词好像都应该是初三或高中的单词吧?大概也是为了在时间的空隙里来记住更多的单词,所以专门写了这样一堆卡片,看正面文字,说单词,拼写单词……
当然,上一次还发现写的一些“能力”方面的习题,那时候还是考语、数、外、文(理)综和能力的时代,能力占60分,作为分厘必争的高考,考什么就学什么、练什么。
说到卡片,记得孩子小时候学习识字时,的确有一些我手写的识字卡片,没有拼音,只有汉字。
当时还是在硬硬的纸片上写的,最初教识字时,不是只写笔画简单的字,而是根据实物来写,记得当时有“福”、“蝴蝶”、“被”,至于“上中下人口手”,这一类我们当年小学一年级学的生字倒没有涉及。
非常可惜,这次搬家并没有发现那些硬硬的识字卡片,只找到了这一部分英语卡片。莫非,那些描得粗粗笔画的硬卡片字体早就丢失了?
断舍离,有时候,舍了也是一种遗憾。
每一个中国家长都为孩子读书倾尽全力,所有人,无论是在精神上鼓励还是在学习方法方式上具体帮助,我们都是付出最多的一代家长。
只是当时我们过于狭隘的评价方式,让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,让亲子关系变得鸡飞狗跳,家里成了另一个教室,父母也变成了老师的替身……
未能高瞻远瞩的我们,自己认为深谙教育规律,按着自认为正确的方法管理孩子,无形中也伤害了孩子。不经历,不反思,就觉察不到。
活到老学到老,的确是这样,即使做了很多年的教育工作者,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,我们仍然是一个初学者。
陪伴孩子成长、读书的经历仿佛就在昨天,今天看到这些旧物件,禁不住又涌起了一连串的回忆。
如果人生可以重来,我们是否还会严格要求孩子的分数吗?
成长比成功更重要!
标签:
相关文章
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活动示范项目、优秀团队、服务标兵名单公布 四川多个项目入选
近日,中宣部下发通知,公布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活动示范